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记录
八旬领队郑方德:我就适合搞科研
来源:大河网     时间:2023-09-01 09:03:17

郑方德凝神观赛。本报记者 邓放 摄

□本报记者 黄晖 李悦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郑方德很忙,作为濮阳市乒乓球代表队领队,参加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乒乓球比赛,每场比赛必端坐场边凝神观赛,不时指点队员,约定的采访无暇进行,直到乒乓球比赛全部结束。

郑方德很认真,说好8点体育馆见,8点钟电话准时响起:“我在西门,你在哪儿呢?”

“我做事一向认真。”采访开场,郑方德告诉记者,自己读书认真,教书认真,钻研乒乓球认真,就连当年为了补贴教学而养殖土元,都认真研究过土元繁殖环境的理想温度、湿度。

80多岁的郑方德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接触乒乓球,经历了光板球拍、胶皮球拍、海绵球拍、海绵+胶皮球拍的“全时代”:“我没学过乒乓球,也没有人教过我,但我会打,周围业余的没人打得过我。”

丰富的乒乓球经历,加上勤于钻研的认真劲儿,现在看来,1973年,当范县一中骨干教师、教书十余年的郑方德决定改行去教乒乓球时,这样的“转型”多少也有些必然。

“为啥去搞乒乓球?因为我觉得乒乓球技术比较复杂。”郑方德说,由于喜欢乒乓球,平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乒乓球资料,包括论文、图片等,“我就适合搞科研。”

主抓体校乒乓球项目一年,郑方德训练的队员就在省赛中与省队选手过招,互有胜负。乒乓球项目就这样渐渐在范县“搞起来”了。范县乒乓球男队代表濮阳市参加河南业余体校比赛,夺得男单第一名、第三名,团体第二名,还训练出一批被省队看重的苗子队员。1991年,接受过郑方德训练的刘伟夺得世界杯女子团体冠军、世乒赛混合双打冠军,郑方德实现了当年“转型”时对同事们的豪言——我要带出世界冠军!

“一个运动员有天赋、有人带,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是可以达到高水平的。训练刘伟的过程,我就演练了带高水平运动员的一套理论和方法,证明了一条路子,用这套方法训练,还会不断地出优秀运动员。”郑方德说。

这套理论和方法,当然也包含着大量认真钻研。郑方德介绍:“乒乓球训练牵涉很多科研问题,比如说乒乓球选材,哪是第一要素,哪是第二要素?乒乓球选材看重快速反应能力,可反应的实质、神经传导又是什么,通过训练是否可以改变,能提高多少……”

说着说着,郑方德抬起双手,十指交叉地和记者比画起神经传导,然后又突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我是不是光顾着钻牛角尖,有点不着边际了?”

郑方德的训练路子闯出了名堂,邻近的省内地区,周边的山东、河北,甚至更远的地方,都有人将乒乓球苗子送到他这里训练。1995年,在范县乒乓球体育运动学校基础上,中国乒协濮阳乒乓球实验学校成立,郑方德任校长。河南球迷熟悉的乒乓国手,第十二届、第十三届全运会接连为河南夺得金牌的周雨就是从这里出发,踏上了乒乓梦想的追梦之路。二十几年来,濮阳乒乓球项目共获国际国内比赛金牌300多枚,多次在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团体冠军。

记者好奇地回到刚才未能继续的选材要素、反应速度话题:“您现在选材主要依据什么标准?”

“我们没这个标准,反正越快越好,再说就涉及训练机密了。”郑方德微笑作答之后补充,“其实很简单。比如我有次到一所小学选人,先挑出学习前10名,然后10人围一个圈,‘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’这句话,一人一个字接力往下说,说得慢的下去,直到最后。这个方式就行了,简单吧?”

从第七届省运会至今,除了一届“处在低潮,球也不行”未参加之外,郑方德带队参加了所有省运会的乒乓球比赛。而从1973年算起,半个世纪过去了,记者问郑方德,教乒乓球学生几何?郑方德答曰:“孔子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,我大体算了个账,不到三千。有个学生算过,说咱们是2400人,但不一定全。现在经常训练的有30多个人,我现在不愿意要太多人,我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,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何谈打全运会。”

全运会?

“对,省运会以后我的重心就转到这方面了,下一届全运会我要为河南做点贡献。”郑方德说。

标签:
相关推荐
最新推荐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